飲茶,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。在平時喝茶中,你有想過要怎麼泡茶嗎?是簡單地用熱水沖過茶葉就飲用?還是會經過一些特別的步驟?為什麼有時候店家泡出來的茶和自己泡的味道不一樣?透過這篇文章,和你分享幾個泡茶的技巧,讓你輕鬆泡出甘甜好茶!
泡茶文化介紹:品茶的重要性
品茶,源自於中國;「品茶」的品字,蘊含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,不僅鑑賞茶的質量,還是一份雅趣、一種神思、一類養身和一份禮儀。凡是有人來家裡作客,身為接待的主人,一定會為客者沏茶,甚至備上一些合適的茶點,這就是最簡單與直接歡迎客人的表示。
泡茶原則
泡茶沒有什麼特定的原則,若定要說,那就是心態了。泡茶使人心靜,但這樣的「靜」來自於泡茶的環境以及泡茶者的心境。其實泡茶是一份細膩的功夫,不管過程在怎麼簡單或繁瑣,若地不靜、心不定,那泡出來的茶便是粗的,飲茶的人不會因這份茶感到祥和。這樣不僅不能帶出茶葉的好,還十分可惜。所以泡茶者要有耐心,在沏茶的過程中,將那份寧靜,緩緩地透過茶傳遞給周遭的人。
泡茶前的注意事項
簡介泡茶所需的器具。以最簡易的方式來說,需要:
茶壺
作為泡茶之用,材質繁多
茶針
用於挑出壺內茶渣
濾網
過濾茶渣,令茶湯更為清澈
茶杯
品茶之用,又稱作品茗杯
聞香杯
留香鑑賞
茶盤
放茶杯的或茶具的托盤
茶巾
擦乾茶具之用,也可用在吸乾茶盤或桌面的殘水
茶具對茶的風味影響
使用不同的茶壺,會造成茶葉不同的風味。常見的材質為玻璃、瓷器和陶器。而其材質密度正好為玻璃>瓷器>陶器。

玻璃
密度高的玻璃,適合口味清幽、發酵較低的茶,如綠茶、黃茶,因沖泡過程中易於茶葉翻動,所以泡出來的茶湯輕而不厚。
瓷器
密度次中的瓷器則適合泡紅茶與香片,瓷器所泡出來的茶味道比玻璃更濃些。
陶器
最後的陶器則適合黑茶,因陶器保溫效果極佳、散熱又慢,使茶葉的內在更能浸泡出來,在味道上最為醇厚。
身邊沒有茶具能泡茶嗎?
若是沒有茶具怎麼辦?沒關係!我們列出了三種隨處可見的容器,介紹簡易的泡茶方式。

保溫瓶
用保溫瓶泡茶時,先將茶葉倒入瓶底中,再將沸水加至1/3的瓶身,等待半分鐘,再用常溫水倒滿整個保溫瓶。
水壺
在用水壺泡茶時,建議準備500ml以上的耐熱材質水壺。一樣將茶葉倒入壺底鋪平,再加入沸水裝滿,等到茶葉抒開即可。
玻璃瓶
使用玻璃瓶時,便能做冷泡茶。與水壺泡茶法相似,將茶葉放入壺底鋪平,再用溫水或冷水倒滿瓶身,最後放入冰箱冷藏即可。
泡茶步驟有哪些,常見泡茶流程
泡茶的流程有很多,我們會先將最簡化的泡茶四大步驟分享給大家。
泡茶流程一
將水烹至沸騰,沸騰後將滾燙的水倒入茶壺,使之溫潤,再將水倒入品茗杯(茶杯),使後續溫熱的茶壺、茶杯更能托襯出茶香。
泡茶流程二
將茶葉放入茶壺中(可自行斟酌用量),並倒入適量的水以淹過茶葉即可。將壺上蓋等至5~10秒,再將水倒掉,這個步驟稱作「溫潤泡」,能使不易開展的球形茶葉抒開,也能讓後續的茶湯風味更佳。而此後再倒入熱水後所泡的茶,方為茶葉的「第一泡」。第一、二、三、四……泡茶,一直到茶無滋味,都是將熱水斟滿茶壺,等約一分鐘即完成。
泡茶流程三
品茶如品酒一樣,色、香、味皆是我們能品的。在喝茶時,可以先眼觀茶色的透亮度,以鼻近靠茶葉與茶湯,嗅聞每一支茶的特有香氣,再輕輕飲入茶湯,感受茶韻茶香的蔓延,品茗酸、甜、苦、鹹等滋味,最後入喉享受回甘餘韻,若茶色清澈,口感滑潤甘甜即為好茶。
泡茶流程四
喝茶後的清潔便是用茶針掏出茶壺中的茶渣,再倒入熱水上蓋,等半分鐘再倒出,並打開茶蓋。茶針用茶巾吸乾,而其他茶具則可用清水清潔。
泡茶四大關鍵要點
1.茶葉用量
其實茶葉用量沒有一定,但是以一般來說,最好是1g茶葉配50ml水。再進階一點,便是茶葉需蓋住壺底,使味道適中,或是用量多時,縮短茶葉浸泡的時間,並增加銃泡的次數,用量少時則相反。
2.泡茶的溫度
水溫會影響茶葉內含物溶於水的速度,水溫越高,茶味則越濃。
低溫泡茶 |
水溫80℃左右 |
適合茶種:綠茶、黃茶 如湄潭翠芽、西湖龍井、碧螺春、君山銀針 |
|
中溫泡茶 |
水溫90℃左右 |
適合茶種:花茶、輕發酵的烏龍茶 如茉莉花茶、夏茶或早秋茶 |
|
高溫泡茶 |
水溫95℃左右 |
適合茶種:烏龍茶、普洱和一些老茶 如黑茶或重發酵的烏龍茶 |
3.沖泡的時間與次數
沖泡的時間會依照不同的茶種而定,也依個人對濃淡的喜好彈性調整
紅茶:全發酵的茶沖泡時要快進快出,時間不宜長。
烏龍茶:前三泡要適時地加長,待至第四泡茶味較明顯時,便要縮短時間,若最後茶味變淡再適時增長。
普洱/黑茶:前幾泡在時間上漸增,等茶葉整個泡開後,就要快進快出,以平衡後續的茶味。
4.用水之差
市售純淨水:一般泡茶會用純淨水,有的會帶些許的甜味,利於茶香釋放。
家用自來水:由於來源不一,有些會含有氯的氣味,而水中鐵離子含量高,也會造成茶色變黑,這些都是造成茶葉泡出來品質下降的原因。雖然本質上來說,水的差異並不大,但是其中的微量成分卻會造就不同的口感。
進階茶葉的沖泡
綠茶
綠茶 |
|
茶水比例 |
1:50 |
沖泡溫度 |
70–80℃ |
沖泡時間 |
第1泡:30-60秒 2-4泡:60-90秒 |
回沖次數 |
3-4次 |
紅茶
紅茶 |
|
茶水比例 |
1:50 |
沖泡溫度 |
90℃ |
沖泡時間 |
30秒 |
回沖次數 |
5次 |
青茶
青茶 |
||
茶水比例 |
1:30 |
|
沖泡溫度 |
95-100℃ |
|
沖泡時間 |
非球形 |
第一道洗茶:2秒左右 2-4泡:10秒 5-7泡:20秒 8-9泡:40秒 |
球形 |
第一道洗茶:10秒 2-4泡:10秒 5-7泡:20秒 8-9泡:40秒 |
|
回沖次數 |
8-9次 |
白茶
白茶 |
|
茶水比例 |
1:50 |
沖泡溫度 |
80-90℃ |
沖泡時間 |
前三泡:5-10秒 4泡: 20秒 5泡:30秒 |
回沖次數 |
5次 |
黃茶
黃茶 |
|
茶水比例 |
1:30 |
沖泡溫度 |
85℃ |
沖泡時間 |
2-3分 |
回沖次數 |
2-3次 |
黑茶
黑茶 |
|
茶水比例 |
1:80-1:100 |
沖泡溫度 |
100℃ |
沖泡時間間隔 |
頭泡最好洗兩遍茶。 10秒左右可出湯,之後每一泡茶都可延長(但不超過三分鐘) |
回沖次數 |
至茶湯無味 |
延伸閱讀:茶葉種類很複雜?六種常見茶葉完整介紹!
結論
看完上面的介紹,有沒有覺得泡茶其實也蘊含很多學問呢?不管我們對茶道懂多少,多知道一些知識,對我們在泡茶過程中都是有幫助的,還能讓茶發揮更多的價值,下一次品茶時,也能試著使用這些小技巧,讓茶變得更有「滋味」!
延伸閱讀:為什麼要喝茶?天天喝茶的7大好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