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的一生,製茶工藝引出好滋味。
有人說人生如茶,一杯清純淡雅的茶湯,看似尋常卻別有深意,其中卻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。戲劇《茶金》的金句:「找一個人喝一輩子的茶,看似容易,其實很難」寓意無限且回甘。
但真實的生活,更像是做茶。從摘下鮮葉,到水分緩慢減少,變為柔軟讓製作揉捻時不易破碎。揉捻過程中同時也在發酵,好滋味漸漸產生。茶菁處於充分濕潤的空間持續發酵。時間在此刻施展魔法,使茶葉的香氣盡情發展到最高,再到烘焙乾燥停止發酵,完成製茶工序。無一不像人生百味,歷經生活淬鍊,從中感受充滿雀躍與無限希望。
臺灣特色茶 加工製茶過程 (依茶葉種類)
茶葉因生產加工程序及製程後茶葉品質特性差異,主要可分為兩種系統:
(1)依照茶葉製程加工中茶葉發酵氧化程度區分:不發酵茶、部分發酵茶、全發酵茶。
(2)依照茶葉成品外觀色澤及湯色可分為:綠茶、黃茶、白茶、青茶、紅茶及黑茶。
臺灣六大茶葉 製茶流程差異
六大類的茶葉雖因地區不同而生產製程略有差異,但其生產過程會影響茶葉產出品質,因此基本生產程序,仍有固定步驟依循。
1. 綠茶:屬不發酵茶,茶菁經蒸菁或炒菁後進行揉捻後乾燥。
2. 黃茶:屬不發酵茶,茶菁經炒菁後,進行揉捻而後悶黃,後續加以
乾燥。
3. 白茶:屬部分發酵茶,茶菁經長時間萎凋後,以烘菁再加以輕度揉
捻,而後乾燥。
4. 青茶:屬部分發酵茶,茶菁經日光萎凋,並經過一段時間之靜置與
攪拌,而後進行炒菁、揉捻,最後乾燥。
5. 紅茶:屬全發酵茶,茶菁經萎凋後進行揉捻,並給予足夠時間進行
發酵氧化,後續加以乾燥。
6. 黑茶:屬後發酵茶,茶菁經殺菁後進行揉捻,並進行渥堆微生物發
酵後,再加以乾燥成為黑毛茶,後續則進一步加以蒸壓成形,形成緊壓之黑茶。
臺灣茗茶 製茶流程區別
臺灣茶因風土氣候、栽植品種及加工方法的不同,發展出多元茶類,依照加工製程之不同,主要可分為八大特色茶類,並歸類為六大茶系。
*相關製程列成以下表格,讓大家更容易閱讀及了解
茗茶 |
台灣茗茶代表 |
加工製程 |
臺灣綠茶 |
三峽碧螺春綠茶 |
茶菁→不發酵→殺菁→揉捻→乾燥 |
清香型條形包種茶 |
文山包種茶 |
茶菁→部份發酵→日光萎凋→室內萎凋攪拌→殺菁→揉捻→乾燥 |
清香型球形烏龍茶 |
高山烏龍茶 |
茶菁→部份發酵→日光萎凋→室內萎凋攪拌→殺菁→揉捻→初乾→熱團揉→乾燥 |
焙香型球型烏龍茶 |
凍頂烏龍茶、鐵觀音茶 |
茶菁→部份發酵→日光萎凋→室內萎凋攪拌→殺菁→揉捻→初乾→熱團揉→乾燥→烘焙 |
紅烏龍茶 |
茶菁→部份發酵→日光萎凋→室內萎凋攪拌→揉捻→控制發酵→殺菁→初乾→熱團揉→乾燥→烘焙 |
|
東方美人茶 |
代表茶類為石碇及桃竹苗地區所產的東方美人茶,又稱白毫烏龍茶。 |
茶菁→部份發酵→日光萎凋→室內萎凋攪拌→殺菁→靜置回潤→揉捻→乾燥 |
臺灣紅茶 |
日月潭紅茶、小葉種紅茶、蜜香紅茶。 |
茶菁→全發酵→室內萎凋→揉捻→發酵→乾燥 |
常見製茶過程
採茶
茶菁採收以嫩葉與嫩芽為主,採摘標準視老嫩程度而定,一般為一心兩葉至三葉。茶菁的完整度關係到茶葉製造的品質,採茶過程中不能損傷葉片,否則將會降低茶葉的品質。
萎凋
將採摘下來的茶菁攤曬於日光之下,以陽光的熱能加速葉片中水分的蒸發,減少細胞水分含量,以利在室內萎凋時,進行發酵作用。青綠色的葉片經過日光萎凋作用後,漸漸轉為暗綠色,葉片因水分蒸發消失開始軟化。萎凋可分為日光(熱風)萎凋及室內萎凋,日光(熱風)萎凋室藉由熱能使茶葉水分消散,日光萎凋後移入室內進行室內萎凋繼續使茶葉水分消散。萎凋過程可使茶葉重量、體積、硬度降低,促進化學反應產生特殊香氣及滋味。
攪拌(浪菁)
萎凋與浪菁程序交互進行,使葉緣細胞破損,以利於發酵,除去茶中苦澀及菁味,並引出茶葉特有的香氣與滋味,待發酵至適當程度即可停止。製作部分發酵茶時,初期藉由翻動,使茶菁水分重新分配,達到減低茶梗水分的目的。後續藉由攪拌使茶葉細胞摩擦破損,增加多元酚氧化酶及兒茶素作用,進而控制茶葉發酵的程度。
殺菁
當茶菁發酵至所需程度時,以高溫破壞酵素的活性, 抑制茶葉發酵,並因茶葉水分含量減少而使葉質柔軟, 以利於之後揉捻的動作。並去除茶葉不良的菁味及穩定茶菁色澤及香氣。
靜置回潤
茶葉炒菁出鍋後,以濕布覆蓋,靜置回潤約 10~30 分鐘,可使茶葉水分重新分布,避免揉捻時產生碎葉且易於成形,並增加蜜香及熟果味,使葉色轉紅。
揉捻
除了有整形的作用,利用機械的力量使茶葉轉動相互摩擦並破壞茶葉的細胞組織,讓茶葉的汁液流出黏附在芽葉的表面,以利於沖泡時茶湯滋味的釋出。在紅茶揉捻中使茶葉細胞劇烈破壞,促使多元酚氧化酶及兒茶素反應,生成紅茶的色澤風味及品質。
補足發酵
揉捻後的茶葉發酵程度不足,需將茶葉堆疊進行補足發酵,使多元酚氧化酶與兒茶素類充分反應,生成紅茶的色澤、風味及品質。
乾燥
利用溫度使茶葉中水份蒸發,降低含水量至5%以下,以利於包裝儲存,並可停止發酵作用及其他生化反應,使品質固定。加熱乾燥過程也有助於去除菁味.澀味及改善茶葉香氣和滋味。
團揉
揉捻初乾後所進行的布球揉捻,是茶葉成形的重要過程。球形烏龍茶的關鍵步驟。將初乾後的茶葉加熱至 60~65℃,以布巾包覆形成布球,置於平揉機下滾動,再進行解塊,重複上述動作數次使茶葉逐漸捲曲成球狀。
解塊
揉捻後的茶葉會結塊,需要經過攪拌機攪散團塊,以利茶葉顆粒均勻,形狀緊結美觀,發散一部分的水氣與熱氣,讓茶葉不致變紅。
烘焙
烘焙具有去除水分效果,有效延長茶葉貯藏壽命,並改善粗製茶普遍帶有之菁臭味和不良雜味,增加茶葉的特殊香氣及特色性。
包裝(真空)
為防止茶葉吸收濕氣和異味,減少光線和溫度的影響,須採取妥善的包裝確保品質,可利用真空包裝以保持茶葉新鮮度。
結語
茶葉製程更像是匠工無以複製的獨門工藝。茶葉製程是決定茶的香氣與品質最重要的關鍵,各個獨立的程序,環環相扣互相影響。從採摘開始每一個步驟都是關鍵。正如人的成長,人生的果實,由生命的歷程累積滋養,創造出每個人獨特的人生滋味。